大连市招生办主任:填报志愿前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
|
| 整理自:大连晚报 2009-6-15 11:26:00 |
大连市招生办主任那绍彬 填报志愿前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志愿信息是否清楚、准确,关系到能否被录取 高考志愿是省招考办投档、普通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没有高考志愿,省招考办就不能投档,高校也就不能录取。考生如果放弃了高考志愿,就等于放弃了被高校录取的机会。 考生应按招生部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报名点领取登记表、志愿表和有关资料。志愿表必须由本人填写。考生志愿输入微机后,打出本人志愿清样,由考生本人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高考志愿信息是省招考办给高校投档和高校决定录取及调配专业的重要依据。志愿信息是否清楚、准确,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被录取,能否被录取到符合本人意愿的高校和专业。考生对志愿表校对签字,实际上就是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是对自己前途负责。志愿表一经签字确认,就不能更改。考生要对自己校对并签字确认的志愿信息负全责。 因考生本人原因造成的失误有哪些? 不按规定参加志愿填报,错过填报时间;自动放弃填报志愿和补报机会;在规定时间不校对签字;委托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代填、代报、代校、代签;考生本人拒签、错填、错报、漏填等。 从近几年填报志愿的情况看来,委托他人代填、代报、代校、代签的考生确实不少。这样做极容易造成志愿信息的错误,也说明考生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任。一旦造成不良后果,考生和家长都后悔莫及。 填报志愿前应了解的主要信息 一般来说,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前至少要了解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招生形势。招生形势包括今年我省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政策调整、新的管理办法、全省各科类的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的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 2.招生政策和规定。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首先要了解我省今年的招生政策和有关规定。比如我省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办法、优先录取照顾政策、录取程度、各批次投档方法、高考体检(军校军检、公安现役院校军检、公安院校体检和体能测试)指导意见等。 3.高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考生和家长应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自己准备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充分了解报考院校各方面的详细情况。 4.各批次分数线和院校调档线。考生和家长要注意收集和研究近年来我省各批次分数和各院校在我省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有助于考生和家长分析各高校的录取情况。 5.相关科目的高考成绩。所谓的相关科目,就是与自己所要报考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各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会对高考相应科目成绩做一定的要求。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收集、研究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6.院校及专业就业情况。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搞清所报考的院校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院校及专业将来毕业就业如何等。虽然目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但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在就业范围,就业机会上是有差异的。 填报志愿有一定规律可循 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升学、就业、学校和上学成本应该是考生和家长考虑最多的因素。确定具体的学校和专业志愿以及科学合理地安排它们的顺序,确实是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但是,填报志愿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正确估分是填报志愿的基础。 2.了解备选院校近年来招生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以及近年来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人数、实际录取数、录取分数线等数据,作为自己填报志愿的一个参考。 3.要详尽掌握《体检标准》,根据考生本人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有无限报的专业。 对平行志愿要有正确的认识 去年我省对高校招生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在普通类一批本科A段试行了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办法,投档原则由以往的“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调整为“位次优先,遵循志愿”。这一办法有效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考生高考志愿的满足率和满意度。今年,省招考委决定将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办法扩大到普通类一批本科B段。 1.平行志愿的含义:平行志愿是相对传统的有序志愿而言的,指考生填报的同一录取批次同一投档时间段中的多个院校志愿。它体现了志愿之间的并列结构关系。平行志愿主要有四个特点:志愿并列、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 2.平行志愿的投档方法: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位次优先、遵循志愿”。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投档时,首先对全体考生分科类(文或理)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体现“位次优先”的原则;再根据考生位次对考生所填报的A、B、C等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依次检索,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投档,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以此类推,体现“遵循志愿”的原则。档案投出后就完成了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是否被录取由院校决定。实行平行志愿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我们传统的“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原则。 3.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依然存在风险。相对于志愿优先录取方式的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确实可以降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但平行志愿本身并非灵丹妙药,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实际上其仍然存在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长的重视。 第一、择优过程中正常落榜的风险。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允许院校投档数略大于招生计划数,因此,超过招生计划数的部分已投档学生依然面临正常落榜的风险。 第二、平行志愿自身缺陷的风险,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分考高了,就一定能考上,这是对平行志愿的一种误解,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出,一轮投档后一律不再补投。考生被投档后,如果成绩相对较低、排名靠后,或专业不服从调剂,或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或不符合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该考生就有可能被高校退档,而此时平行填报的其他学校,也已经完成投档,不再进行第二次投档,即使这名考生的分数高于平行填报的其他学校投档分数很多,也会因再没有被投档的机会而落榜。 第三、考生定位不恰当的风险。我省今年继续实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有的考生估分不准确,定位不恰当,有的考生为提高命中率选择分数远低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院校,或者选择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线的院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考生录取产生不良后果。如果考生高考分数虽然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但均未达到所填报的三个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考生就不可能被投档,只能参加“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了。 第四、志愿梯度不合理的风险。实行平行志愿后仍然存在院校志愿合理分布的问题,如果考生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之间没有适当的梯度,则考生被投档的机会就会减少,假如A志愿不能投出,而B、C等后续平行志愿院校比A志愿院校还高,则后面的平行志愿院校都无法投出,就可能出现高分落榜。 本报记者 梁红岩整理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